也许你知道的是假的混合云(漫谈混合云之一)

举报
yd_22394656 发表于 2017/09/05 10:21:48 2017/09/05
【摘要】 前言:最近经常听到一种说法,混合云的优势就是当出现浪涌时,【可以把业务从私有云弹到公有云】。某种意义上这句话确实看似挺有道理,但我觉得你可能听到的是假的混合云。

混合云这个概念并没有出来太久,毕竟公有云这东西火起来也就是这么两三年时间,而混合云则是公有云兴起之后,企业由于没法彻底转到公有云而出现的一种中间状态。

最早期的混合云实际上就只是把网络给打通,通过VPC这样的技术结合Site-to-Site VPN实现,但由于VPN本身通过公网进行,一般不存在SLA,后来则引入了运营商MPLS专线的形式。在网络连通以后,确实给企业组网带来了很多便利性,例如:
1、将面向公众的业务放在公有云侧,利用公有云的规模和弹性,支撑用户的海量访问,而后台的管理和数据分析则还是放在私有云中;
2、由私有云承载的核心业务,如果遇到高峰访问时段,可以将用户流量导向公有云,让公有云承载浪涌的访问量,当高峰时段过去后,由于公有云是按需付费的,则可以停止公有云上的业务。

等等,打住,这第二个场景难到就是【可以把业务从私有云弹到公有云】,看起来怎么这么像呢。各位看官,请相信这里面有本质的不同,弹这个字显得太过容易,在现实中并不是简单把业务扩展到公有云,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几个真实的事情。

大概是今年1月份的时候,某代表处和我一起讨论友商的方案,友商抛出了混合云的方案,即一部分应用在公有云侧,另外一部分应用出于安全考虑打算放私有云上,当时有一个让我十分惊讶的说法,【前端放在公有云,后端数据库放在私有云以保障安全】。为什么让我惊讶呢,因为从地域上看,友商最近的公有云的地点在1万公里之外的爱尔兰,而前端到后端的一笔交易可能涉及到数次数据访问,其累积的延迟会远远超过100毫秒,这对于用户的访问体验是完全不能保证的。更大的问题在于,这么远的距离,网络访问基本只能通过公网进行,而基于公网的VPN方式是无法提供SLA的,这简直是灾难性的设计,你完全无法保证业务的可用性。事实上,几个月后再来看这个事情,我们发现友商已经在本地准备落地公有云,由此可见混合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哪。

然后我想谈另一个案例(非华为),比如你的客户是央视,目前央视的网络直播是通过央视下属的一个子公司进行,平时通过自己的数据中心基本可以很好的支撑现有的直播,但问题是春晚网络直播,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峰值场景。既然私有云支撑不了这么巨大的浪涌访问,那就把负荷导向公有云,临时性的支撑业务,但有一点请务必确信,这不是【弹性】。在实际实现的时候,负责网络直播的流媒体应用,需要通过部署大量的虚拟机来支撑直播大量的Channel,而这些虚拟机(约数千个)实际上是在春晚直播前几周就部署好,并安装好应用,在直播前几天分批启动。请注意,用户的业务并非是私有云不够用了,临时性弹性伸缩到公有云,而是在公有云侧预先设计好流量的规划,将用户流量导向不同的Endpoint。你可能会觉得这种场景是可以预测的峰值而不是临时性的,所以不适合弹性,但如同上一个案例所述,私有云到公有云最大的挑战是网络的带宽和延迟,简单的用弹性来定义这个场景并不合适,如果你通过弹性伸缩将一部分前端分布到了公有云,但你的后端还在私有云,这时混合云中网络状态带来的影响就不可忽视了。实际的部署中面临的挑战以目前基于虚拟机的IaaS技术很难胜任,的也许未来用容器可以解决。

其实,混合云设计的重心不在于如何分解负载,最重要的是你要【理解客户的业务】,要按客户的业务去重构【应用】,这也是Cloud Native的精髓所在。下一篇,我会讲一个更为详细的案例,剖析混合云的设计思路,请记住,云的设计决不能仅仅依靠技术,云是用来解决业务问题的,一定要有商业价值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|张翼

【版权声明】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,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(华为云社区),文章链接,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,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:hwclouds.bbs@huawei.com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【版权声明】本文为华为云社区用户原创内容,转载时必须标注文章的来源(华为云社区)、文章链接、文章作者等基本信息, 否则作者和本社区有权追究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,举报邮箱: cloudbbs@huaweicloud.com
  • 点赞
  • 收藏
  • 关注作者

评论(0

0/1000
抱歉,系统识别当前为高风险访问,暂不支持该操作

全部回复

上滑加载中

设置昵称

在此一键设置昵称,即可参与社区互动!

*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,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。

*长度不超过10个汉字或20个英文字符,设置后3个月内不可修改。